當父親死去

問:一個門徒說,她想回到西方,因為她五十五歲的父親快要死於癌症了。不是很老…但死亡使得年老和年輕之間毫無區別。不論它在何時降臨,它就是降臨了。

 

 

對於對抗死亡,我們完全無能為力,而這種無助的感覺就是宗教最根本的源頭。如果死亡可以被摧毀,那所有的宗教就都會從地球上消失。死亡是神的提醒,提醒我們不要把生命弄得太嚴肅;它只是暫時的,而且它一定會離去。所以就是四處玩玩,但是不要把生命搞得太嚴肅,因為死亡將會來臨,它會消滅你窮盡一生之力所做的一切。

 

 

只有靜心不會被死亡所摧毀。世界上只有這一件東西並不屬於世界,並且超越世界之上。 所以,不要哭,也不要為你的父親遺憾,因為一個人是在五十五歲或九十五歲死去都沒什麼不同。有些人的夢比較短,有些人的夢比較長,但夢就是夢!夢的長度在最後的總結當中是無關緊要的。在最後結算的時候,你的夢有多長都沒關係。一個人可以活上五十五歲或九十五歲或五百歲,但當死亡一來,一切就都毀了。

 

 

這就好像當你早上醒來時,整個晚上和整個夢的世界就都不再有意義了──它失去了所有的意義。 所以使它成為對你自己的提醒,因為不論何時有人死去,例如你的父親或母親,那時,在你的內在也有些東西死了。父親不只存在於外在,他的存在與你的存在重疊著。你是從他那裡來的。他是把你帶進這個世界的工具,而他也在你的內在佔據了一些空間。當父親或母親死去時,你的某些部份也隨著他們死去了。你將再也不會相同──有一個空隙會在那裡。父親將永遠無法被取代。母親將永遠無法被取代。他們是不可取代的。

 

 

所以與其哭泣或遺憾──因為它們是頭腦用來避開死亡的詭計…如果你開始哭,如果你開始揮淚哭泣和遺憾,你就在自己身邊創造出一團迷霧,於是你將無法看到死亡的真相。當沒有情緒干擾的眼睛直接的注視死亡時,死亡就成為靜心。沒有情緒的干擾──就是直接的看進死亡當中。你的父親死了──這是事實。現在不論你哭不哭都沒有差別,所以,有什麼意義嗎?不管你是否覺得遺憾,事情都沒什麼不同。死亡發生了,你沒辦法扭轉它。所以與其浪費時間,不如看透它。深深的注視它,於是在你父親的死亡當中,你將看到你自己的死亡來臨,還有你孩子的死亡,還有你孫子的死亡。

 

 

在你父親的死亡當中,你可以看到你雙親的死,你父親的父親,他的祖父,還有祖父的祖父。死亡是一件普遍性的事實──沒有人可以例外,每個人都包括其中。不論富人和窮人,智者和愚者,黑人和白人,強者和弱者,不論虔誠與否,也不論是罪人還是聖人──所有的人都包括內在。死亡是非常普遍性的。看進死亡的事實,你將會看到整個存正在死去,而那將會給你一個深刻的洞見──不只是關於死亡,也是關於生命,因為是生命帶來了死亡。 死亡包含在生命當中,它是內藏的,未顯露的。當孩子出生,他從第一口氣開始就在走向死亡。當他吸了一口氣,他就有一口氣那麼老──有某種東西已經死了。就從出生的第一刻開始,有某個東西就開始死去了。要經過七十年,或五十五年,或九十年,死亡才會完全展開,但看起來就像生命自身已經承載了死亡的種子。

 

 

看進這個死亡,不帶任何情緒干擾的靜心冥想它。面對它,這個強烈的遭遇將會給你一種對生命的深刻領悟。然後你的生命再也不可能和過去一樣,因為再來還有什麼意義呢?你父親所做的事情是沒有意義的。你將會做同樣的事,然後死亡將會來臨並摧毀一切。所以,去做一些死亡無法摧毀的事。 而我告訴你,只有一件事死亡無法摧毀,那就是靜心。每一件事在死亡面前都是脆弱的,只有靜心不是。你越是深入靜心,你就越是遠離死亡。在最內在的核心是沒有死亡的。在最外層的周圍,只有死亡,沒有別的。向外看,你就看到了死亡。向內看,你就看到了那個不死的。這個不朽就是靜心的一切。

 

 

在通常的情形下,沒有人去想關於死亡的事,但當某些這樣的事情發生時,像這樣的悲劇──父親不在了,母親不在了,愛人不在了,你的孩子死了──像這樣稀有的片刻必須加以利用,這些稀有的片刻不應該被浪費掉。 所以,就是走出情緒,因為它毫無用處。走出這個查理布朗的雲並且注視死亡。你跑得越遠,死亡就越會變成記憶,你將會接受它,然後它就無法被利用。你仍然離它很近;它仍然清新──傷口還沒得到治療,我可以看到傷口還在那裡。只要在它被治好之前利用它,那麼這個傷口就可以成為彼岸的訊息。

 

摘自<The Great Nothing>